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1
摘要:本文归纳了近五年来基于MEMS技术的微流量传感器结构及性能参数。根据国际上热门的研究方法推断微流量测量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即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测量方法,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测量精度或扩大量程比。最后基于现有的技术基础,提出了融合科氏效应与差压效应的微流量测量方法,阐述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理论基础,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2
摘要:尽管动态温度测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动态温度测量既与传感器本身结构相关,也与所处工况相关,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动态温度的测量仍然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本文对国内外的动态温度测量与校准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温度传感器动态特性校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温度测量与校准技术的发展方向。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3
摘要:针对温度、压力、湿度多参数复合计量检定装置中双温双压法湿度发生的上级饱和气体压力和下级实验舱气体压力控制具有强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矩阵的双极气流场解耦方法。该方法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调节阀流量特性建立双输入双输出气流场控制模型,运用对角矩阵法将原系统变为两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消除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饱和器和实验舱的压力控制稳态精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4
摘要:针对印刷品缺陷检测问题,通过对经典缺陷识别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边缘点与非边缘点分开处理的印刷品检测缺陷识别算法。算法以统计过程原理为出发点,根据边缘点和非边缘点不同的像素特征,对非边缘点采用统计阈值法处理,对边缘点采用邻域平均值与梯度值相结合的算法处理。该算法经过实验证明,能够有效地剔除伪疵点,提取出真正的缺陷。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5
摘要:测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是激光跟踪测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结合大型激光跟踪测量软件系统的开发实践,对VTK技术特点和体系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实现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的类和接口。在此基础上,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平台,利用C++和VTK技术开发了一款三维测量数据处理及可视化软件,实现了测量点云拟合、三维图形显示以及交互功能,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软件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证明了VTK在工业测量可视化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6
摘要:为解决互感器负荷箱测量仪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校准问题,在分析互感器负荷箱测量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电子/电工组合式的互感器负荷箱测量仪校准装置,并简要说明装置电工部分、电子部分以及上位机软件的实现。经省级计量研究院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校准结果符合0.2级要求,可作为标准装置解决1级互感器负荷箱测量仪量值溯源问题。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7
摘要:介绍了在冲击加速度校准中,为了抑制电、机械等干扰和噪声对冲击加速度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二阶巴特沃斯型低通滤波器,通过时间序列翻转、二次滤波等方式,实现零相移的低通滤波效果。并比较不同截止频率下,低通滤波器对衰减程度不同的冲击加速度波形产生的峰值偏差,给出不同加速度波形下,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8
摘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浴式黑体辐射源,并详细说明了校准方法。校准过程包括恒温槽内工作区域划定、介质温度测量、黑体腔有效发射率评估、辐射温度有效发射率修正等步骤。最终给出了浴式黑体辐射源的校准结果,并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09
摘要:通过开展1~40 GHz微波暗室性能自动校准技术研究,研制了低反射8维度空间测试支架,降低了测试装置微波干扰;开发了基于Labview 8.6环境的测试系统控制软件,实现信号调整和收发天线的相对运动;本文就微波暗室自动校准系统静区反射率电平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10
摘要:提出了一种仅用一台通用高阻标准器和台式数字多用表来完成兆欧表中值电压和开路电压的计量方法。通过调节高阻标准器的阻值以及改变和数字多用表的连接方式,组合出所需的测量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灵活度高,减低了成本,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1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光纤环及其骨架膨胀系数的简易测量方法,并组建了测量系统.利用铝材和不锈钢,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同时用该系统测量了光纤环及不同骨架的膨胀系数,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为找出与光纤环相匹配的骨架材料提供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12
摘要:如何准确测量出直流稳流电源输出纹波和噪声是电源检定/校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用不同的测量设备测量同一台电源的纹波电压其结果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在测量稳流电源的纹波电压的过程中如何选择负载类型,为实际电源纹波测量工作提供了一些参考。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13
摘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要求对工业S型热电偶1100℃以上温度点进行校准,但目前没有任何技术规范可供参考。本文就这一需求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并对这三个方案的校准结果及不确定度进行对比分析,为计量机构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准方案提供参考。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14
摘要:基于JJG147-2005《标准金属布氏硬度块》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以及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给出了一种间接评定标准块测量不确定度的新方法。建立了硬度测量的新模型,并对该测量模型进行了严密分析,合理剔除了间接评定时,各耦合项对不确定度的二次贡献。指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其均匀性和工作标准机的重复性以及标准块硬度值最小增量、比对块的均匀性和长期稳定性、副基准机的测量不确定度。按规程的测量条件和方法,以(125~225)HBW10/3000/30标尺标准块为例,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系统的间接评定。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15
摘要:扭矩扳子是一种带有扭矩测量机构的拧紧计量器具,它用于紧固螺栓和螺母,并能测量出拧紧时的扭矩值。由于生产现场繁多,使用频次高,变动性大,需要进行过程控制。本文针对现场使用的扭矩扳子有效性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管理方法。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16
摘要:提出了原子荧光光度计检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根据经验和仪器的工作原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对实现检定结果的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保证作用。
2015, 35(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1.17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实验室如何开展技术能力符合标准方法的验证工作,以及验证的方式、重点和效果评价,以便于实验室能够很好地掌握、运用标准方法,确保检测、校准的质量。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