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6, 26(5).
摘要:国际单位制四个基本单位将重新定义2006年8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单位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报告会。国家质检总局葛志荣副局长为报告会致词时指出:“国际单位制(SI)是计量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七个基本单位的复现、保存和量值传递是计量学最根本的研究课题。目前,国际计量界正在讨论采用自然量子现象和基本物理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安培、开尔文、摩尔四个SI基本单位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相关研究,预计将于2011年在第2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相关决议。这是自1960年SI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变化,必将对整个计量…
2006, 26(5):1-6.
摘要:主要介绍了JJF1152-2006《任意波发生器校准规范》中所采用的校准原则、思想和技术.针对任意波发生器实际校准和应用中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讨论了任意波发生器的技术内涵和实质;提出了其校准的主导思想:仪器设备的校准、波形生成能力的校准、波形生成质量的校准;确定了校准的主要内容:仪器设备极限参数的校准和失真特性的校准;介绍了任意波发生器校准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虚拟仪器模式下的模型化测量方法;讨论了校准仪器设备选取原则:通用性原则、溯源性原则和最简捷原则和高精度原则.针对主要校准项目参数,讨论了几种典型校准方法的优缺点.
2006, 26(5):6-6.
摘要:2006年8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单位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报告会。国家质检总局葛志荣副局长为报告会致词时指出:“国际单位制(SI)是计量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七个基本单位的复现、保存和量值传递是计量学最根本的研究课题。目前,国际计量界正在讨论采用自然量子现象和基本物理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安培、开尔文、摩尔四个SI基本单位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相关研究,预计将于2011年在第2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相关决议。
2006, 26(5):7-9.
摘要:介绍了用实测法和MC理论计算法确定"放射性模型体源"表面中心点上方不同高度的比释动能率的方法和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不存在明显的系统差.由此首次拟合出了能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电离辐射体源标准的单位核素含量空气比释动能率的贝可法换算系数,提高了采用贝可法确定模型体源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准确度.
2006, 26(5):9-9.
摘要:2006年9月12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的研究”顺利通过鉴定委员会专家的鉴定。该研究成果成功将我国633nm氦氖国家激光波长基准的频率直接溯源到国家铯原子时间频率基准,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激光波长基准必须通过国际比对才能实现量值溯源的问题。
2006, 26(5):10-13.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矩特征和特征光流的运动目标跟踪方法.首先进行角点特征提取,按照提出的基于矩特征的局部范围内匹配角点的策略,完成了序列图像的角点匹配;然后,按照本文提出的光流聚类准则完成了两个图像目标的聚类.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可提高跟踪精度,且可克服目标做小角度旋转时的失跟问题.
2006, 26(5):14-16.
摘要:采用数字采样、相关分析、频谱分析等方法,结合部分复合材料层板剪切强度试验,验证材料性能与分析结果的对应性、研究分析参数的选择,为无损表征复合材料剪切强度的可行性做了有益的探索.
2006, 26(5):17-18.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激光型基准平台.该平台运用重力摆技术使光平台在一定范围内达到了自动安平的功能;运用激光在球面镜单根母线上的光学成像原理、光学补偿技术,解决了宽范围正交光平面的聚集问题;输出了两条正交的水平光基准面与垂直光基准面,通过水平旋转机构与支架升降机构实现了两基准面上、下、左、右位置的任意移动,并保持输出信号基本特性不变.
2006, 26(5):19-20,26.
摘要:介绍了一种高精度二维自准直仪,它采用面阵CCD器件作为光电传感器,利用自准直原理实现了二维角度的测量,其测量范围为±300",精度为±0.2".
2006, 26(5):21-23.
摘要:介绍了一款基于PWM技术的半桥式开关稳压电源.给出了高频变压器、PWM控制及驱动电路的详细设计方法.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台功率为150 W、输出电压为 15 V的半桥式开关稳压电源,并给出了实验波形.
2006, 26(5):24-26.
摘要:提出了一种静重式测力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弥补了传统测力机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不便等缺点;采用STD工业总线结构、单片机、红外光电检测等技术,能自动完成加/卸荷、记录、处理数据并打印证书等过程,真正实现了全自动控制并已应用.
2006, 26(5):27-29.
摘要:介绍了四氧化二氮毒气浓度监测仪的设计思路和组成结构.通过采用先进的软件设计思想与技术,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成功地研制出了具有声光报警功能的高性能四氧化二氮毒气浓度监测仪.
2006, 26(5):30-32,52.
摘要:介绍了飞机雷达燃油液位测量系统的构成及在飞机供油系统油量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应用实例,论述了雷达燃油液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2006, 26(5):33-35,60.
摘要:介绍了全光纤化光纤功率计非线性的宽动态范围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测量光纤功率计相邻量程的不连续性.文中给出了具体测量数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
2006, 26(5):36-38.
摘要:介绍了垂直冲击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垂直冲击试验的各项技术要求建立校准系统,确立校准方法;采用计算机对整个校准过程的校准结果进行数据采集和波形分析,并针对不同试件调整其校准方法.
2006, 26(5):39-41.
摘要:介绍了检测达连河水中硝基苯含量的方法,并就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2006, 26(5):42-43,55.
摘要:介绍了直流电阻的三种数字化检测方法;对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给出了直流电阻检测中可选择的方法.
2006, 26(5):44-46.
摘要:为了确定温度传感器辐射修正校准的准确性,需要对温度传感器辐射修正校准结果进行对比及不确定度分析.本文介绍了在热校准风洞中进行温度传感器辐射修正校准的结果,并做了对比研究和不确定度分析.
2006, 26(5):44-46,58.
摘要:为了确定温度传感器辐射修正校准的准确性,需要对温度传感器辐射修正校准结果进行对比及不确定度分析。本文介绍了在热校准风洞中进行温度传感器辐射修正校准的结果,并做了对比研究和不确定度分析。
2006, 26(5):47-49.
摘要:介绍了用于现场测试的温湿度采集系统软件新的特点、功能及其设计和使用.
2006, 26(5):50-52.
摘要:结合实例分析并总结了计量确认体系的基本要求及建立过程.
2006, 26(5):53-55.
摘要:JJF1022-1991《计量标准命名规范》已实施多年.1991年以来,同一测量器具的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很多已更新,其中有的测量器具名称也有所变更,测量标准的命名应作相应的变更.本文仅对几何量方面若干常用量具的更名做一粗浅分析,以供测量标准编撰人员参考.
2006, 26(5):56-58.
摘要:通过对某装备中传动装置的设计,论述了非完全标准型丝杠的参数选择与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说明了丝杠检验的特殊性及其存在的错误认识,为非标准型螺旋传动设计和检验提供了经验.
2006, 26(5):59-60.
摘要:频谱分析仪作为基础仪器,在频域分析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介绍频谱分析仪自动测试系统研制过程中的主要设计思路和几点体会.
2006, 26(5):61-61.
摘要:1)技术指标不断提高; 2)大量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 3)测量单元微小型化、智能化; 4)测控范围向立体化、全球化扩展,测量控制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 5)便携式、手持式以至个性化仪器仪表的大量发展。
2006, 26(5):62-62.
摘要:2006年8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在北京召开了“计量检测人员考试题库”项目验收暨总结会。 “计量检测人员考试题库”涵盖了计量基础与法律法规知识、十大计量专业以及8个特殊项目等方面的考试项目,共228个考试项目(含子项目),试题共28700道;编写相关考试大纲21个。同时,题库还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建立了动态维护机制。
2006, 26(5):62-63.
摘要:2006’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由国家遥感应用协会主办,北京东方泰坦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