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5, 25(Z1):1-3.
摘要:四氧化二氮沸点和冰点的范围较窄,在低温状态下容易凝结为固体.本文根据傅里叶定律和牛顿冷却公式,对圆柱管道内四氧化二氮非稳态导热进行了研究,对低温状态下四氧化二氮的贮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5, 25(Z1):3-5.
摘要:在常规液体推进剂四氧化二氮的纯度分析过程中,K值的大小对化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多年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发现改变空白试验的条件可以影响K值的大小.通过多次的对比试验和严密的推理论证,找到了空白试验的最佳条件,确保了四氧化二氮纯度分析的准确度.
2005, 25(Z1):6-9.
摘要:N2O4(四氧化二氮)在常温下是易流动的红棕色均相液体,NO的存在使N2O4液体显绿色.本文通过对发绿N2O4体系中各组分及其平衡反应的热力学讨论,建立了发绿N2O4体系动态模型,为发绿N2O4的纯化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5, 25(Z1):9-13.
摘要:研究了一种适合野外现场快速测定常规火箭推进剂高浓度废气的方法水溶液吸收法.为近似定量各种贮罐、管道废气中偏二甲肼或四氧化二氮的浓度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测定方法.
2005, 25(Z1):13-16.
摘要:现行的特气分析方法中,氧气(包括液氧)中碳氢化合物总量的测定执行GJB2040-94<液氧规范>中的规定.该方法忽略了样品气在测量过程中对检测器的影响,使分析结果有较大的误差.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践,并参考相应的文献资料,对氧气中碳氢化合物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
2005, 25(Z1):16-19.
摘要:GJB1964-94中规定了绿色四氧化二氮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分光光度法.按照该方法规定的分析步骤对试样溶液进行测定,其氯化物含量的值远大于工作曲线所显示的范围.本文从多次试验任务的实际化验中分析总结出这些疑问,提出解决办法并对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
2005, 25(Z1):20-21.
摘要:对肼类分析(气相色谱法)中的定量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以峰面积定量取代峰高定量.
2005, 25(Z1):21-23.
摘要:气体中颗粒物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过滤法,测量时对仪器的洁净度有较高的要求,对高纯度气体的测量容易引入较大的偏差.本文对颗粒物的测量提出了一种新思路,采用粒度计数的方法来估算气体中的颗粒物含量.
2005, 25(Z1):23-28.
摘要:就二甲肼中发现的颗粒物和絮状物的成份与结构采用多种现代仪器进行了分析表征,对颗粒物和絮状物的来源和对推进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或减少颗粒物及絮状物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5, 25(Z1):28-31.
摘要:现行的液氮、液氧、氮气、空气油含量的测定方法中,用石油醚作为洗脱液及溶剂.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吸光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波动.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油含量测定过程中吸光度波动原因进行了分析.
2005, 25(Z1):32-35.
摘要:研究了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N2O4纯度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KMnO4标准溶液浓度、K值以及分析N2O4纯度的步骤,并计算了测定结果精密度.通过自动电位滴定法与GJB1673-93<四氧化二氮规范>规定方法对比实验表明,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N2O4纯度,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平行性好,可在N2O4纯度分析中推广应用.
2005, 25(Z1):35-39.
摘要:利用黄色偏二甲肼中各组成物质的不同冷凝点,采用冷凝法将黄色偏二甲肼中各主要组成物质分离富集出来.很好地解决了难分离富集黄色偏二甲肼各组成物质的问题,并为偏二甲肼发黄变质原因的推测和怎样防止偏二甲肼发黄变质提供了可靠依据.
2005, 25(Z1):39-41.
摘要:介绍了利用现有材料、设备组装出一台简易低温粘度测定装置,浇定的方法.
2005, 25(Z1):41-44.
摘要:在现行的国标中,特气(氧气、氮气和压缩空气)油含量检测方法存在严重的缺陷,按该方法检测的结果与真实值相差很大,无法反映特气中的真实油含量,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克服其中的种种缺陷,综合完善检测方法,才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2005, 25(Z1):45-49.
摘要:对四氧化二氮纯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引起四氧化二氮纯度测定不确定度的有关分量及相关因素,研究了四氧化二氮纯度测定不确定度各分量及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的四氧化二氮纯度测定数据计算出了四氧化二氮纯度测定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12%,扩展不确定度为0.24%,为出具更具规范性、权威性的四氧化二氮纯度测定化验报告打下了基础,并对其他化验项目的不确定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5, 25(Z1):49-53.
摘要:在一次四氧化二氮非挥发性残渣分析中,结果出现了严重超标.针对这一问题,对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发现超标的根源在于高温状态下硫酸和四氧化二氮与铂发生了反应;同时,通过大量的实验,找到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
2005, 25(Z1):53-56.
摘要:针对400kg/h空分设备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系统合理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2005, 25(Z1):56-60.
摘要:在对经典的浓差电池型氧化锆氧分析仪原理、分类和国内正在运行的仪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ZDO-101型氧化锆氧分析仪出现故障的原因,提出降低加热炉功率,强化密封措施,改善加工工艺等方法手段,旨在延长检测器使用寿命,提高准确度,使之更好地为试验任务服务.
2005, 25(Z1):60-62.
摘要:介绍了WSJBQ-005型水红外分析仪、7503型水红外分析仪与DH-925AG微波水份测定仪的对比实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