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1
摘要:工业机器人因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定位精度好等优势,已成为我国工业智能化的攻关方向之一,并将逐步替代人工,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工业机器人精度下降的因素众多,将直接影响其在叶片研磨、高精度钻铆等高精尖领域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在总结工业机器人通用校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机器人校准技术与误差补偿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业机器人校准方法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工业机器人在线校准与误差补偿方法和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2
摘要:为了解决氮氧化物(NOx)分析仪转化炉转化效率的检测问题,对现有氮氧化物转化效率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计量工作中误差的含义,定义了氮氧化物分析仪检测过程中二氧化氮转化误差和一氧化氮检测误差两个概念;介绍了氮氧化物分析仪的非分光红外法检测原理和转化效率检测的必要性,采用臭氧发生器对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转化效率检测,提出了基于二氧化氮转化误差和一氧化氮检测误差的转化效率二阶次计算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原理确定模型中的自变量并进行参数估计。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氮氧化物分析仪内嵌的计算模型和一阶次计算模型,本文提出的二阶次计算模型拟合方程的多重可决系数靠近1的程度平均提升了96.8%和51.5%,残差平方和平均降低了85.1%和31.7%,为提升氮氧化物分析仪的检测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3
摘要:为研究过载-振动复合条件下加速度计不对称性引入误差的影响,建立了包含加速度计模型不对称性的振动整流误差数学模型,并给定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过载大于等于振动加速度幅值时,可忽略加速度计不对称性引起的振动整流误差;在给定的仿真情况下,当过载小于振动加速度幅值时,加速度计不对称性引起的振动整流误差小于全部振动整流误差的1%。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4
摘要:热电偶是检测真空炉温度均匀性的常用计量器具,热电偶的几何特性及发射率对炉温均匀性检测的影响目前少有研究。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热电偶发射率和直径对真空炉温度均匀性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径和发射率对常用规格热电偶稳态温度影响量级相当。开展零维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热电偶温度对直径和发射率相对变化率的敏感性相等,验证了数值模拟结论的准确性,为真空炉温度计量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借鉴。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5
摘要:针对现有正弦力校准装置量程无法完全满足动态力校准需求的现状,为了扩展正弦力校准范围,降低动态力的测量不确定度,研制了(2.5~250)kN正弦力校准装置,旨在解决我国动态力溯源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并为建立高精度正弦力标准奠定基础。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6
摘要:为了满足高温环境下的压力测量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CO2激光焊接的高温F-P光纤压力传感器。介绍了MEMS压力敏感结构的制作过程,研究了传感器各组件之间的焊接工艺,实现了高温F-P光纤压力传感器的无胶化封装。在此基础上,对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和高温压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O2激光焊接封装的传感器可靠性高,在高温下信号传输正常,未出现光谱能量衰减现象。在300 ℃高温下,传感器在0~2.5 MPa范围内的测量误差小于0.2 %FS,能够实现高温压力的准确测量。但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对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7
摘要:目前我国湿度计量基准中露点温度溯源的最高上限为80 ℃,为满足更高露点温度下的湿度参数溯源需求,研制了一套基于双温双压法原理的高露点湿度标准装置。该装置由恒温系统、预饱和系统、饱和系统、测量室和温度、压力测量与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能够产生的露点温度范围为80~150 ℃,对应测量室的温度范围为80~200 ℃,绝对压力范围为0~1 MPa,扩展不确定度为0.34~0.80 ℃(k=2)。该装置准确性好、操作方便,弥补了国内在露点温度高于100 ℃时,温度计校准的不足。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8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准直原理的运动平台激光五自由度运动误差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双平行光束的准直原理对水平直线度、垂直直线度、偏摆角、俯仰角和滚转角误差进行同步测量。进行了系统直线度、偏摆角和俯仰角误差测量核心器件参数的自标定,针对双光束难以调平影响滚转角误差测量的问题,利用水平仪对滚转角误差进行补偿修正。对整套系统进行准确度比对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所测直线度、偏摆俯仰角和滚转角误差的准确度可分别达到0.8 μm,0.8″和1.5″,为机床几何误差测量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09
摘要:动态压力测试在工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可靠的校准技术则是动态压力量值准确的保障,溯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动态压力校准技术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基于激光干涉的可溯源动态压力测量方法为研究对象,针对液体脉冲压力的特点,建立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脉冲压力测量模型,对各影响因素引入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测试,通过压力传感器校准试验完成激光干涉测量可行性验证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现脉冲压力的可靠溯源。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10
摘要:为解决I-V曲线测试仪在量传溯源方面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太阳电池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了对I-V曲线测试仪Voc,Isc参数的在线测量,从而完成了对I-V曲线测试仪的系统在线校准。研究结果表明,Voc,Isc在线校准的相对示值误差分别为0.45%,0.20%,满足了光伏产业相关设备的量传溯源需求,为该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11
摘要:为了提升气体微小流量的校准能力,拓展流量校准范围下限,以被动活塞式玻璃体积管主标准器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使用激光干涉仪实时测量活塞移动位移从而计算得出标准流量的方法,将流量范围下限从1 mL/min 扩展至0.01 mL/min。开展了流量重复性试验及标准流量不确定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标准器在扩展的微小流量范围内具有良好计量性能,满足溯源校准要求,实现了微升级微小气体流量校准的技术突破。
2021(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1.03.12
摘要:贯彻实施实验室认可相关规定,通过由第三方机构对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资格认定的方式,向相关方证明实验室具备某种技术能力和资格,同时可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实验室技术能力。为了顺利通过实验室认可,应在组织架构、人员能力、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