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1
摘要:调研了目前国内外表面压力分布测试试验校准技术,分别总结了风洞试验中稳态压力分布和脉动压力分布的测试及校准现状。选取分布测压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压力扫描阀及压敏漆(PSP)测试校准技术展开论述,介绍了包括校准原理,试验流程,及校准溯源链等校准试验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比国内外风洞测压试验校准技术现状,分析了我国测压校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提出了未来我国风洞压力分布测试校准技术的发展方向。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2
摘要:针对残周期正弦信号波形总失真度的评价校准,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直接使用残周期正弦曲线拟合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残差估计,然后按照测量系统量程以及动态有效位数进行失真度的修正,最终给出残周期正弦波形曲线的总失真度评价结果。讨论了残周期情况下谐波失真的测量评价问题,获得了残周期波形谐波分析误差较大、谐波失真评价结果远大于总失真度的结论,残周期正弦波形的谐波分析尚无法进行实际应用。在一组超低频振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残周期和多周期正弦波形总失真度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3
摘要:针对航空航天领域飞机升降舵装配过程中的实时变形监测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应变监测的构件变形重构方法。理论分析了构件表面应变与位移变形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变形重构方程;通过最小应变误差优化函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构端部应变,提高了重构方程的重构精度;实验以模拟升降舵壁板的板形零件为被测构件,通过有限元分析建模,验证了变形重构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构件整体重构误差低于5.6%,90%以上的重构点的重构误差低于4%。基于应变监测的变形重构方法在对航空构件的实时变形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4
摘要:超声波在传播中会发生幅值衰减,该衰减不仅与超声波传播的距离有关,还与超声波的频率有关。为了研究高频超声波衰减的频率效应,本文通过脉冲回波法分析脉冲超声波在水中传播反射回波的幅值和频谱变化,研究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幅值衰减与传播距离及其与超声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脉冲超声波在水中传播不同距离时的反射回波,并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了超声波传播衰减的距离效应和频率效应。研究发现: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衰减随距离呈指数规律,且不同频率超声波的衰减系数不相同,频率越高,衰减越大,衰减的频率效应可有效解释反射法高频脉冲超声检测中回波脉冲信号的中心频率远低于换能器标称中心频率的现象。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5
摘要:结合轨道交通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网安全监测的实际需求,提出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碳滑板应变变化实时检测,利用应变推导出接触力变化,实现接触力检测,从理论模型和试验测试两方面对方案可行性进行验证,为弓网状态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6
摘要: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学与光学等传感特性, 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功能敏感材料。石墨烯膜Fabry-Perot(F-P)声压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小型化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但会受到温度漂移的影响。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F-P腔长变化,引起工作点漂移,导致传感器光学灵敏度发生变化;,以及改变石墨烯膜预应力。本文制备了石墨烯膜光纤F-P声压传感器探头,通过声压测试表明,温度改变了悬浮石墨烯膜的机械力学特性,在1 kHz处使其机械灵敏度由1.80 nm/Pa提高至2.44 nm/Pa。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7
摘要:针对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中光伏型探测器输出信号微弱、易受干扰的问题,设计了微弱信号放大调理电路。应用输入保护环技术增强抗干扰能力,精选电子元器件提高测量准确度,应用开尔文开关技术实现自动切换功能避免导通电阻的干扰。经实验证明,本文研制的微弱信号放大调理电路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较小的波动度和长期稳定性,为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8
摘要:为解决光照不均匀、锈斑、污损等因素造成的钢卷尺图像检测识别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变换的钢刻线提取方法。通过Gabor变换,使特征方向与特定频率的线条结构被过滤呈现出来,基于这些线条结构计算图像中的线纹尺待检刻线位置,之后通过RANSAC算法拟合刻线的双边缘,从而准确获得刻线中心位置。经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在刻线质量较差的情况下,鲁棒地识别破损和有锈斑的刻线,有效地提高检测准确度和整个测量系统的鲁棒性,具有技术参考价值。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09
摘要:对某型民机高升力系统系统接口和控制逻辑进行分析,利用状态机建模工具对该系统进行了建模,同时对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优化。从仿真验证和系统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可以看出,该建模方法具有很好的正确性以及科学性,使得系统状态流程变得简单、清晰,同时提高了测试及校准效率,为后续系统开发,特别是嵌入式机载软件的实现,提供了清晰的状态流程和测试校准过程参考。为状态机系统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10
摘要:传统的补偿式微压计测量采用手动测量、人眼读数的方式实现数据的获取,人眼读数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在装置整体不确定度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研制了一种全自动补偿式微压计,利用高清摄像头代替人眼读数,利用软件对所采集的图片进行逻辑分析,同时增加传统补偿式微压计不具备的实时液相温度测量、实地重力加速度测量及大气压测量功能,有效减小各影响量对测量结果的干扰。采用滑台电机控制位移,进一步提高测量准确度。经实验证明,本文研制的全自动补偿式微压计具有很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11
摘要:在Labview机器视觉功能的基础上,利用IMAQ Vision/Vision Assistant的图像处理功能,结合虚拟仪器串口通讯理论,设计了一套集图像采集、机器视觉模拟量读取、决策判断及I/O 控制于一体的压力表自动化检定装置。经实验证明该装置采用工业相机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压力表所显示的压力值,识别误差小于表盘分度值的1/10,满足压力表计量要求,实现了包括压力表的快速可靠检定、报表自动生成与检定数据管理的全自动检定功能。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12
摘要:主要介绍了可实现六个分量力和力矩独立或组合加载的校准装置主机结构的设计思路和具体组成。针对该装置量程宽、空间大、准确度高等特点,文章分析了装置研制过程中涉及的技术难点;围绕多分量力组合加载的实现问题,说明了多分量力组合加载的方法原理设计及加载装置主机的机械结构设计等技术问题;最后说明了校准装置实现的技术性能和试验验证情况。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13
摘要:疲劳试验设备对试样施加的力值,在静态和动态时的准确度不一致。本文通过建立疲劳试验设备的物理振动模型,得出循环力的误差主要是由传感器与试样间的参振质量的惯性力引入的;推导出了惯性力对循环力幅值的影响量模型,经过对惯性力影响量的修正,最终实现了疲劳试验设备的显示力值与试样的实际受力值一致的目的。采用加速度法、刚度/位移法修正方式,建立带惯性力修正的循环力校准系统,通过比对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两种修正方法(加速度法、刚度/位移法)以及两种校准方法(传感器法、校准棒法)之间的结果差异小于1%,验证了惯性力修正模型的有效性。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14
摘要:动态力是加速度的导出量,文章介绍正弦力计量标准装置研究与量值溯源现状,并认为根据动态力定义用激光干涉法测量加速度直接溯源到质量、加速度和时间是正弦力计量发展方向。由于正弦力计量中运动部件各处加速度不相等,因而研究质量块加速度分布非常重要,文章用圆板弹性动力学模型将质量块三维结构简化为一维结构研究加速度径向分布,再用杆件结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简化为质点研究加速度轴向分布,进而减少正弦力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2020(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20.01.15
摘要:动态力测量的场景越来越广泛,对测量准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解决国内始终没有基于绝对法加速度测量的脉冲式动态力标准装置的问题,研究建立了覆盖1~200 kN范围的脉冲力激励装置。经试验证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横向运动比和台面幅值不均匀度,具有重要技术推广价值,为促进动态力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动态力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