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7, 37(3):7-1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1
摘要:以质量控制观念及大数据管理为视角,阐述了计量性的概念、意义和价值,指出计量性实质上就是产品状态参量的可激励性、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按照技术目标与能力要求,将计量性划分为5个不同的技术等级,以贯穿从产品的设计制造直到使用维护的全寿命过程。讨论了计量性对提升产品成熟度的作用。
2017, 37(3):13-19.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2
摘要:由于激光雷达获取的深度数据非常稀疏,为了能够将深度数据与图像数据重构出稠密三维深度图, 本文提出了基于稀疏激光点云数据和单帧图像融合的三维重构算法。该方法首先使用点直方图特征有效地选择对应于目标的点数据并消除体素中的非相似点;然后,使用高斯过程回归对局部深度数据建模,并通过插值获得三维深度数据,本文算法获得的三维深度点更接近基准值,并保持了目标的局部形状特征;最后,利用马尔科夫随机场对图像灰度数据和三维插值点进行融合来构建三维深度图。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基于激光雷达数据和单目图像数据的三维重建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将大大提升算法的鲁棒性与重构的精度,可辅助用于复杂的城市场景中车辆的无人驾驶。
赵海洋 , 张洋 , 兰志广 , 李汝鹏 , 刘巍 , 邢宏文 , 肖睿恒 , 贾振元
2017, 37(3):20-2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3
摘要:在大型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装配过程中难免出现装配对接间隙,由于间隙较小,当构件固定之后内部间隙不可达,难以测量。因此,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完成装配体小间隙的测量,本文提出了利用逆向重建和虚拟装配的方式进行装配间隙测量的方案。本文基于大型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测量的背景,结合双目视觉测量原理,采用视觉与激光相结合的测量方式,研究从点云获取至装配仿真模型的逆向重建技术,在CATIA的虚拟环境下完成装配间隙的测量。
2017, 37(3):24-28.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4
摘要:目前,常用的硬度换算表中均没有表面洛氏硬度HR15YW标尺与其它硬度标尺的换算关系。随着HR15YW硬度标尺的广泛应用,HR15YW标尺与其他硬度标尺的关系研究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对不同硬度值的三种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经过相关性分析得到HR15YW与HR15TW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原理进行曲线回归分析得到HR15YW与HR15TW的换算关系。对已有换算表进行了补充,从而将HR15YW与其余硬度单位联系起来。
2017, 37(3):29-33.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5
摘要:通过对某航空发动机试车间的进气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发动机试车间的进气流场流动特性,分析了流量测量误差随着测量截面以及探针深入位置的变化规律,并针对特定截面和深入位置,研究了边界层厚度随着不同马赫数和不同雷诺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对工程中的流量系数测量方法做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测量截面向发动机进气口的推移,附面层越来越薄,压力测点越向中心区分布,测量速度越来越接近截面的平均速度;马赫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很小,流量系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于霄 , 吕多 , 李洪莲 , 姜楠 , 赵孟 , 张筱喆 , 张树林 , 周建军 , 王振华
2017, 37(3):34-38.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6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空气冷却器(换热器)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方向,明确指出紧凑高效是航空发动机用空气冷却器的主要技术特点。为实现紧凑高效的设计需求,必须应用有效地流动传热试验方法及分析技术。温度变化和压力损失是衡量空气冷却器的直接技术指标,应用常规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同时也需要借助PIV和MRI等先进测试手段开展流动和传热优化设计。在分析技术的研究中发现:热动力曲线和传热有效度分析方法可以更直观地表征空气冷却器的换热性能,有利于工程应用。
2017, 37(3):39-41.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7
摘要:针对目前飞机操纵系统载荷机构离位性能检测带来的工作量大、周期长的问题,基于现代测控理论与技术,综合运用传感器、PLC和便携式计算机,设计了“飞机操纵系统载荷机构原位测试仪”,根据检测到的驾驶杆纵向、横向杆力-杆位移信号,通过软件实时生成驾驶杆实际的操纵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与标准特性曲线对比进行性能评判。试用表明:该设备检测准确、使用方便,实现了载荷机构的原位、自动性能测试,能够满足机务人员的使用需求。
2017, 37(3):42-44.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8
摘要:阐述了高速飞机总静压探头的气动设计、CFD仿真、风洞测试、飞行校测。通过旋成体理论实现总静压探头补偿型面在设计阶段的快速调整,通过商用CFD软件得出静压误差的仿真。设计的总静压探头气动性能需要通过风洞测试的验证,并最终通过飞行校测验证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017, 37(3):45-47.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09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温表面温度计校验仪,适应于(50~700)℃较高温度范围内的表面温度计校准。对校验仪的温度均匀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该校验仪表面热板具有ф50mm的均匀温度场,在最高使用温度时表面温度均匀度小于2℃,温场稳定性小于1℃/10min。对高温状态下表面温度校验仪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校准数据表明该校验仪可用于高温表面温度计的校准。
2017, 37(3):48-50.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10
摘要:依据JJG 1033-2007《电磁流量计》检定规程中附录A型式评价大纲的要求,流量计量仪表应在环境温湿度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其计量性能进行考核。为满足型式评价大纲的要求,开发了一套“流量计量仪表环境试验在线检测装置”。该装置可将流量管路、被测仪表直接接入到环境试验装置内,通过改变温湿度设定参数,对被测仪表计量性能进行考核。专家验收表明:该装置完全能够满足对流量计量仪表在温湿度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在线计量检测。
2017, 37(3):51-55.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11
摘要:介绍了精密离心机上进行加速度计交叉耦合系数的校准方法。分析了试验半径反算法、回归迭代法的测量步骤及处理方法并根据加速度计的试验半径,对交叉轴、横向轴安装状态下,安装标称位置对准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对准误差对二次项系数测量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建模方法,对校准结果作了不确定度分析。
2017, 37(3):56-58.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12
摘要:随着多分量测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在针对压电式多分量测力平台的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加载力作用点在测力平台有效作用区域之内,从而保证测量准确度。本文对于多分量测力平台的规范使用具有指导作用,对提高多分量测力平台的测量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7, 37(3):59-59.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13
摘要: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需要建设超音速校准风洞,以满足特殊工况下的动态校准需求。基于TCP/IP协议,应用LabVIEW语言设计了一套超音速风洞测控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思路。通过系统运行和性能测试,验证了该系统可以满足超音速条件下相关校准的使用要求。
2017, 37(3):62-65.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7.03.14
摘要:设计了一种由圆光栅、 读数头、 细分电路、 信号采集系统和专用检定工装构成的检定装置,实现了双轴速率位置转台角速率误差检定。设计了龙门滑轨式双读数头调整支架,采用两路光栅圆周对径安装的方式,解决了检定过程中圆光栅环安装偏心引入误差大的难题。采用莫尔条纹细分技术设计了光栅测角信号采集及处理电路,降低了光栅测量细分误差。研制可调式专用芯轴等检定工装,简化了测角系统和被测转台的装配工艺,提高了检定工作效率。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