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1
摘要:本文介绍了CARS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国外在该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各机构在CARS方面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各技术分支的优缺点,希望能够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高温燃气温度测量中较好地发展与应用这项技术,以解决高温测量的难题。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2
摘要:动态力校准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其测量结果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动态力校准技术的研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实际工程中动态力校准技术的应用与需求,指出了动态力校准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总结了目前动态力校准的主要体系,并对各种动态力校准方法的原理、主要特点以及校准装置进行了分类介绍。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3
摘要:为了改善人工判读飞参数据效率低且易出现误判和漏判的不良状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自动编码器( Sparse auto-encoder, SAE)的飞参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首先构建了SAE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滑动窗口的形式生成训练样本。其次,用正常样本并结合BP算法对整个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以得到相应的正常样本重构误差分布阈值。最后,根据测试样本的重构误差对飞参数据中的典型异常进行检测。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在样本不平衡的情况下,仅利用正常样本构建参数空间,并得到正常样本重构误差分布门限,准确检测出飞参数据中的异常,实现飞参数据机器判读。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4
摘要:研究用于加速度计计量校准的离心-温度复合试验箱地面温度控制方法。首先提出实现试验箱高低温环境的温控系统设计方案,进而针对气体温度大惯性、大延迟的特点,提出将预测PI控制方法和串级控制相结合的新型预测PI-PID串级控制技术应用于离心-温度复合试验箱的温度控制,它既克服了单纯PID鲁棒性差的特点,又克服单纯预测PI控制由于单层结构而抗二次干扰差的问题,两者的结合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克服了纯滞后对系统的不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预测PI-PID串级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良好的调节性能,其总体性能优于单纯PID控制和传统PID-PI串级控制系统。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5
摘要:针对单点式激光测振仪在测量中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聚焦扫描的测量方式。利用三个步进电机实现对聚焦扫描的控制,其中一个电机控制透镜的移动实现变焦,另外两个电机控制平面镜转向实现光斑位置的移动。设计了聚焦扫描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6
摘要:介绍了一种对过载加速度计进行性能检测的装置,能提供高精度的标准加速度,并对过载加速度计的输出信号进行采集。文中详述了装置构成及数据采集部分的设计方法。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7
摘要:告警控制盒是飞机灯光告警系统的核心部件,采集来自飞机各系统的告警信号,经分析处理后控制信号灯盒点亮、熄灭与闪烁来表达不同的告警信息。对告警控制盒进行了测试需求分析,基于ATE硬件平台设计了自动测试电路,采用了总线程控仪器和图形化测试软件等技术,实现了告警控制盒的功能和性能自动测试。经部队使用表明,该设备具有测试效率高、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8
摘要:针对高频大电流的应用校准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盘式分流器的大电流测试系统。盘式分流器结构采用同轴结构屏蔽外部干扰、减小趋肤效应,选用紫铜金属材料散热性能好,选用宽频大功率电阻减小温度漂移。数据采集卡高速采样可对100 A,10 kHz电流相关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稳定性好,测量准确度高,可以满足高频大电流测试需求。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09
摘要:主要介绍了信号发生器校准系统的组成、自动校准软件的总体结构、软件设计方法和软件验证。该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清晰;程控命令库和归一化测试流程设计解决了自动校准软件对各种型号信号发生器的兼容性问题;模板文件设计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数据集DataSet和DataGrid控件的设计实现了测试数据的存储和显示功能。结果表明,该软件实现了信号发生器的自动校准。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0
摘要:介绍了矢量网络分析仪单端口校准方法以及两端口校准方法如何对柔性电缆进行测量,从而来判断其是否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并对两类校准方法以及各自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1
摘要:利用本实验室现有的动态角加速度标准装置,产生标准的角冲击运动(半正弦),实现对角运动传感器(角速度及角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系数进行动态校准,通过在不同脉冲宽度及冲击幅值的数据分析,可以验证研制的动态角加速度标准装置具有较大的角冲击量程,较好的角冲击重复性,可以对角运动传感器灵敏度进行动态(角冲击)校准。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2
摘要:碰撞试验是综合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定标墙是碰撞车辆变形测量分析系统(DMAS)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10万多个编码点和标识点组成的一种测量空间网络,为测量系统提供标准值,从而获得汽车车身的形变。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定标墙的现场校准方法,利用摄影测量系统与标准尺,通过合理布局实现定标墙的高精度校准,用该方法可将定标墙的标识点的坐标校准误差控制在0.05mm。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3
摘要:针对常规铱铑-铱热电偶负极铱在测试过程容易断裂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铱铑合金热电偶改善其机械性能的方法,并用高温热电偶校准装置对IrRh40-IrRh10热电偶的热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和验证,表明其热电特性线有良好的线性,灵敏度约为3μV/℃。利用该类型热电偶制作的气流温度传感器,适用于发动机及导弹等武器装备研制试验中高温气流温度的测量。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4
摘要: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配套支持的接插件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电子设备厂商对接插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接插件的检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检测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被广泛用于对接插件外观质量的在线检测。本文应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对电子接插件质量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并以其典型的冲压质量缺陷的检测为例对机器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的构成、核心处理模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进行阐述,最后针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孙荣荣 , 丁敏 , 顾玮然 , 陆逊 , 肖瑶 , 王鹏德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5
摘要:临床血沉标准物质可以保证血沉测量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保证实现有效溯源,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血沉参考方法对其进行定值。本文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血沉参考方法对其进行定值,并对血沉标准物质建立了一套合理完整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案:首先对标准物质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最后综合计算出血沉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6
摘要:主要以综合评定法对硬度法测定渗氮层深度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和有效渗氮层深度由于界限硬度值要求不同,导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同,并对每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和方法下,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明显小于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其原因在于试验测定结果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是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而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却是由计算模型中插入的界限硬度值引入的。还有采用硬度法测定深度,应注意硬度计工作台移动的分度值和垂直度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7
摘要:针对计量校准行业普遍存在对服务质量的认识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了计量服务行业客户感知服务质量模型。阐述了通过提升客户能直接感受到的显性服务质量,和通过其它载体让客户感知的隐性服务质量,来提高公司整体服务质量水平,让计量服务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8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本实验室在参加由CNAS组织的湿度传感器能力验证活动中,当最终结果报告中出现临界值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验证结果的过程。
贾军伟 , 李绍飞 , 柴昊 , 张书锋 , 刘展 , 卢茂
2015, 35(2). DOI: 10.11823/j.issn.1674-5795.2015.02.19
摘要:文章介绍了以373型精密露点仪为主标准器的湿度标准装置的原理及构成,对该装置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重复性实验的标准偏差为0.00℃,相对湿度重复性实验的标准偏差为0.07%RH,露点温度重复性实验的标准偏差为0.01℃。温度稳定性实验的标准偏差为0.02℃,相对湿度稳定性实验的标准偏差为0.33%RH,露点温度稳定性实验的标准偏差为0.066℃。并基于美国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湿度仪器仪表计量软件。软件以模块化思想为基础,可实现数据自动处理,报告自动生成。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