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6, 26(2).
摘要:2006年世界计量日主题为“计量与节约能源”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一百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2006年世界计量日主题为“计量与节约能源”。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紧张,节能降耗已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计量是国家资源节约政策的重要技术基础,准确计量将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反过来讲,国家…
2006, 26(2):1-3,62.
摘要:智能微尘是一种关于微型无线传感器的新兴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智能微尘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叙述.
2006, 26(2):4-5,12.
摘要:采用有限元法对GTEM传输室的特性阻抗进行了三维分析.沿球面波的方向截取GTEM传输室的一段作为计算模型,通过分段多角度计算,求出芯板的最佳张角.考虑芯板厚度对阻抗的影响给出了芯板优化方案.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下开发了计算特性阻抗的用户模块,提高了设计效率.由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能更好地逼近场分布的真实情况,因而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2006, 26(2):6-8.
摘要:给出了利用电力系统模块(PSB)工具箱对仿真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以MATLAB提供的PSBFFT_SCOPE函数为基础,对其输入变量加以改造,克服了其不能应用于变步长算法模型频谱分析的缺陷,拓宽了在PSB工具箱中进行频谱分析的范围.实际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正确,使用简捷,在实际仿真过程中是切实可行的.
2006, 26(2):9-12.
摘要:在分析高速电主轴功率与负载转矩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负载扭矩软测量的方法.采用电主轴定子电压、定子电流、空载电流和主轴转速作为辅助变量,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负载扭矩软测量模型.以航空发动机离合器轴承试验台扭矩检测为例,对软测量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一定精度要求,为解决高速电主轴拖动系统扭矩传感器昂贵和不易安装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2006, 26(2):13-15,35.
摘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某数据采集系统的测试软件进行了测试.通过对软件需求和性能的分析,建立了软件的运行剖面和测试案例,进行了可靠性测试,得到了该软件输入模块的可靠性测试结果.
2006, 26(2):16-18.
摘要:通过对滴定分析三种计算模式的比较,说明采用以化学式及其化学计量数为基本单元的计算方法的优越性.
2006, 26(2):18-18.
摘要:现代计量包括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三方面的任务。科学计量的任务是研制和建立计量基标准装置,保证量值传递和溯源,为法制计量和工程计量提供基本保障。法制计量的任务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和商品量计量行为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管,确保相关量值准确。工程计量的任务是为全社会的其他测量活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校准、检测服务。
2006, 26(2):19-20,31.
摘要:针对光纤陀螺(FOG)随温度呈非线性变化的特性,提出了采用BP神经网络对刻度因子的温度误差建模的方法,以减小光纤陀螺输出误差;用BP网络对其建模的结果和传统的建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对刻度因子的建模是非常有效的.
2006, 26(2):21-23.
摘要:以从俄罗斯引进的低频微g加速度计校准装置为基础,分析了基础振动对微g加速度计校准结果的影响,给出了消除基础振动噪声的方法及在该种情况下加速度计静态数学模型的辨识方法.
2006, 26(2):23-23.
摘要:芬兰METSO自动化公司推出一款新型厚度扫描传感器——IQCaliper-L,该产品已为该公司赢得了2005年芬兰ATIP发明银奖。
2006, 26(2):24-28.
摘要:介绍了基于网络的红外焦平面阵列串音测试系统的设计,详细阐述了网络控制、精密位移、精确调焦、器件最佳工作点调整、系统噪声降低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006, 26(2):28-28.
摘要:丰田中央研究所日前成功地开发了使用近红外线的车载激光雷达、在行驶中检测距离车辆数十米的行人的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在以30~40km时速驾驶配备有车载激光雷达的车辆时,能够出色地检测出距离车辆30~50m的、在人行横道上行走的行人。该技术利用近红外线激光雷达算出自驾车辆的车速及转向分量后,根据这些数据高精度推算出激光雷达捕捉到的物体的移动速度。而原来要想利用激光雷达检测行人,则需要在激光雷达捕捉到的图像中提取行人的脚部图像。这种方法难以识别此次的方法分两步检测行人。
2006, 26(2):29-31.
摘要: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标准表法现场流量校准装置的数据采集器,详细阐述了采集器的硬件组成、软件结构及实现的功能.该装置为流量现场校准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便捷的校准工具.
2006, 26(2):32-35.
摘要:为了检验飞机电源的供电品质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通用飞机电源地面测试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的实现.
2006, 26(2):36-38.
摘要:针对压电陶瓷器件在精密定位控制中存在的迟滞、蠕变和位移非线性等不足,本文采用压电陶瓷直接粘贴应变片组成测量电桥作为位置反馈环节,设计了带上下限位的变参数PID闭环控制微位移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精度和效果.
2006, 26(2):39-41.
摘要:简要地介绍了扫频法测量目标RCS的原理,并构建了一种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量系统,利用时域相减法消除了系统的隔离误差,最后给出了在微波暗室中的一些实际测量结果.
2006, 26(2):42-44.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光回波损耗测量方法.使用该方法测量光纤器件的回波损耗不但具有小的测量不确定度,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光回波损耗参数的量值溯源问题.
2006, 26(2):45-47.
摘要:主要论述ZY4型双电桥校验器的半自动检定系统的结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及应用方法.
2006, 26(2):47-47.
摘要:“十五”期间,国家质检总局积极开展计量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参与国际交流的方式主要有5种:积极参与国际计量组织活动,积极参加制(修)订国际建议工作。2005年参加了OIML,CIML,APLMF等7个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举办的国际交流研讨会及培训,对25个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草案提出了技术意见;并在电能表、流量、衡器、计量管理等技术委员会中成为工作组成员,承担了OIMLTCl7/SCl湿度和OIML TC10/SC2压力计等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2006, 26(2):48-50.
摘要:介绍了电流探头传输阻抗的校准原理,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定.
2006, 26(2):51-52,58.
摘要:介绍了光时域反射仪检定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建立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006, 26(2):53-55.
摘要:设计的基于PC/104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虚拟仪器,具有测量各种电学信号和时频信号功能;同时具有输出各种模拟信号、不同频率和幅值的脉冲信号及各种波形信号的信号源功能.其测量精度高,输出信号精度高,可用于导弹测试发控系统对其进行各种测试和控制.
2006, 26(2):56-58.
摘要:光源色度的测量在很多场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UV-365分光光度计是对光源色度进行测量时常用的仪器,本文利用Delphi设计了一个自动测色系统,可以弥补UV-365不能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计算的不足,提高其工作效率.最后通过对一个标准光源的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2006, 26(2):59-62.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机载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作为某机载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的一部分,能实时地获取飞机飞行时的各种参数,为飞机试飞的状况分析提供基本的数据和信息.文中给出了该模块的软硬件构成,并详细介绍了利用GPS给采集数据贴上精确时间标签的方法.
2006, 26(2):63-64,67.
摘要:与军工产品科研生产密切相关的专用测试设备的校准,是军工产品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越 来越受到生产研制和使用方的重视.不断完善专用测试设备的校准方法,使之更科学、更规范,是计量部门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专用测试设备的特点、现状、专用测试设备现场校准及自动校准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对专用测试设备的校准方法及不确定度评定等作了论述,并展望了专用测试设备校准的发展方向.
2006, 26(2):65-67.
摘要:在简要介绍标量网络分析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标量网络分析仪常见的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和排除方法,并列举了作者的维修实例.
2006, 26(2):68-70.
摘要:介绍和分析了GPS监控铷原子频率标准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和系统功能.阐述了GPS技术在频率标准方面的应用和优势.
2006, 26(2):71-71.
摘要:在为期两年的“全国检测资源状况及共享战略研究”项目研究中,相关部门组织了全国检测资源的调查,并在2005年年底建立了国内较为完整的包含检测机构信息的检测资源数据库。
主编:韩冰
创刊:计测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79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7/TB
国内邮发代号:80-441